石仲泉
《中国红——辛亥革命百年祭》是一部大型史志,“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规划项目,由武汉地方志办公室编纂,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近日该书上市后,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这部拥有近300万字的鸿篇巨著,从酝酿、写作到出版发行仅仅用了一年多一点的时间,恕我孤陋寡闻,一部大型史志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够写作出来并出版发行,恐怕是一个奇迹。
这部鸿篇巨著构思非常巧妙,内容新、观点新,在众多出版物尤其是在辛亥革命的出版物里,它是独树一帜的。在史学研究和史志编纂方面,正如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李捷所说至少有三个贡献:一是把辛亥革命以来的100年历史和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完整地、严密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揭示了历史的本来,揭示了历史的规律;二是将历史研究、党史研究和国史研究贯通在一起,打通了中国近代史、中国革命史和中国现当代史研究的相融渠道;三是以历史叙述为切入点,把历史、现实和未来贯通了,从 100年前的事一直讲到现在我们身边发生的事,将 100年前发生的那些久远的历史事件,一直拉近到我们身边每天正在发生的事,以这样的历史和现实的纵深俯视解读历史、昭示未来,既有厚重的历史感,又有鲜明的时代性,颇具特色,别有韵味。
视野开阔,纵横古今
为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各地、各方面的专家都策划和进行不同的项目,出了各种著述,图书市场琳琅满目,目不暇接。而“中国红”这部巨著跳出了就辛亥革命写辛亥革命的圈子,以 100年的视角鸟瞰辛亥革命,用100年的时空记录辛亥革命,在100年的大背景中解读辛亥革命,这个创意大气磅礴,气势如虹,非常吸引人。该书取名“中国红”,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一根红线,用一个“红”字,以“红楼”、“红船”、“红旗”三个既具象又抽象的标识划分历史,把辛亥革命100年来的历史串起来,串成一幅民族复兴的巨卷,用这样一个完整的构思来书写辛亥革命的100年历史,完全不落俗套,令人耳目一新,非常符合历史,很好地还原了历史,再现了历史,更彰显了辛亥革命的大气磅礴,气壮河山。这样一个创意与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高度契合。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先生开展革命事业的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
补史之缺,应时科学
近些年来,国内关于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史,五四运动以来的革命史著作,虽有一定数量,但能够贯通百年的精品,应该说还是比较少的。目前我们知道的,可能就是中央文献研究室的金冲及常务副主任写的《二十世纪史纲》,可以说是贯通了百年,也获得了国家的图书大奖。但是,这样的著作,应该说屈指可数。写辛亥革命以来的现当代史,能够算作是辛亥革命题材的通俗著作,也不多见。另一方面,我们在互联网上看到,有不少人对中国当代史和一些历史事件随意评说,有的是戏说,有的是胡说,有的是恶搞,完全颠倒了中国历史的是是非非,使不少人“雾”里看“花”,实际上根本看不到“花”,特别是一些年轻人,因为他们缺乏历史知识,不能科学地把握历史观,便造成了很多很大的思想混乱。所以在这个时候,“中国红”的出版应该说有它的特殊价值,武汉地方志工作者抓住纪念辛亥革命 100年这个契机,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来全面地述说辛亥革命 100年的史实,使100年的这样一个历史的面貌能够重新复原,应该说功德无量。
“中国红”这部大型史志很应时,应得非常科学,重点表现在三个关系处理得十分好:一是实事求是与认识提升的关系,二是政治宣传与科学研究的关系,三是文字朴实、科学准确与语言华美的关系。要处理好这三个关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思想要提升,但必须实事求是,不实事求是,就容易人为地拔高。对历史缺乏应有的科学态度,做宣传工作就不是这么回事。学界及宣传部门,既要不断提炼历史,同时还要贯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什么我们有的宣传有分量,而有的却起不到任何作用?就是因为缺乏科学精神,致使宣传的东西一点都不可信,不仅不能产生应有的宣传效果,反而造成了一种逆反心理。文字的朴实和语言的华美都很重要,但一味追求语言的华美,缺乏朴实的文字,就会造成表述空泛,看起来热热闹闹,再静下来仔细一瞧,却什么内容都没有,这样当然就难以产生很好的宣传效果了。
今天,我们已经踏上民族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国红”日益融入百姓生活之中,成为了百姓的口头语,成为了代表光荣历史和精神力量的元素和色彩,成为了中华儿女最具凝聚力和号召力的文化符号,并醒目而深刻地把历史启示标注得分外清楚: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这不仅是过去100年的基本结论,也是我们面向新的100年的行动指南。
总之,翻阅“中国红”大型史志,“红楼”、“红船”、“红旗”三个标志性历史意象扑面而来,引领人们以100年视角鸟瞰辛亥革命100年来的历史,在100年壮阔历程中解读辛亥革命、感悟100年“中国红”的生动书写,使我们深感100年“中国红”的图景来之不易,这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之牺牲奋斗的结果,凝结着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凝结着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民族情、奋斗心,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呵护,更需要我们在此基础上再绘蓝图、再谱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