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结果
滕道明
凡事皆有过程,力求有结果,读书也一样。由于书不同、人不同、读的目的和方式不同,读的结果和成效就有了不同,读书也有了雅俗之别。
自愿与强迫。有人读书是被迫无奈,往往读得索然无趣,味同嚼蜡,而且越用功越觉苦楚。但是时间久了,这种读书的苦会慢慢变成生活的甜,觉出甜头之后,读书会自觉起来。相反,有人读书完全是出于主动,甚至到了饭可以不吃但书却非读不可的地步,但有的成了大儒,也有的成了腐儒。因此说,自愿和强迫都只是读书之因,因和果却未必有铁定的关联,它们可能殊途同归也可能大相径庭。
精致与粗糙。读书的情形千差万别。有人博览群书浅尝辄止,有人断章取义却自鸣得意,也有人读书细嚼慢咽,如切如磋,一字一词会推敲半天。有人自觉读了几本书便自命不凡,摆出清高的架子,与凡世格格不入起来;也有人书读得越多,悟得越透,越觉学海无涯,因此越谦虚谨慎。知识分子的大与小,大抵可以从对书的态度和自我认知的层面来略作区分。
聪明与愚笨。是因为聪明才读书,还是因为读书才聪明?书是开启智慧的钥匙,读书人有少年得志的,也有大器晚成的,但无一不跟读书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曾国藩天赋不高,小时候曾对一篇文章重复读了很多遍,但总是没能背下来。碰巧当时家里来了贼,潜伏在屋檐下,希望等他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啊,见他总是翻来覆去地背那篇文章,没有要睡觉的意思,贼人不禁大怒,跳出来说:“这样子还读什么书?”然后把那篇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可笑的是,聪明人终究只是做了盗贼,天分不高的曾国藩,却成了“中兴名臣”。
藏书与读书。有人藏书是为了读,也有人藏书是为了藏,久而久之书架满了脑袋空了。书的价值在于阅读,一旦被束之高阁,便如同神龛里的泥胎,成了供人景仰的工具。还有一种读书实质上也只能算作藏书,那就是死读书,把自己的脑袋变成电脑的内存,这样读书的人,满腹经纶却满脑糊涂,经天纬地却事事难成。而会读书的人,读得进去,又走得出来,在把书读薄的同时,也把思想读厚,然后厚积薄发,因此做起事来便能够事半功倍。
目的与结局。读书目的千差万别,有人为生计,有人为卖弄,有人把读书作为终南捷径。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有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读书一旦变成趋炎附势的工具,便被亵渎了。同样是读书人,有人谦虚谨慎有人飞扬跋扈,有人大智若愚有人自作聪明。同样是读书人做官,有人“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也有人“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读书目的不同,结局自然殊异,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读书时怀的是什么样的目的,便会引导他走向什么样的人生。
标签:#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