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复兴路 灿烂中国梦 ──《复兴之路》的一种解读

bwin必赢/专题教育2016-03-18 15:59:00来源:必赢官网评论:0点击:收藏本文

民族复兴路 灿烂中国梦
──《复兴之路》的一种解读
张 霞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同志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首次提出“中国梦”的概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今年3月17日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再次畅谈“中国梦”。

  “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缘起何处?

  复兴,词典释义“衰落后再兴盛起来”,探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或许我们可从李约瑟难题开始。

  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6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但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产生在17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为什么近代科技与工业文明没有诞生在当时世界科技与经济最发达的中国?英国人李约瑟不仅提出了问题,而且花费了多年时间与大量精力,一直努力地试图寻求这个难题的谜底。

  如果中国在16世纪之后续写之前1000多年的辉煌,那么1840年英国人远渡重洋带来的一定不是轰开中国人沉睡双眼的隆隆炮声。如果用一条波浪线来标示中国社会的发展,我们是否可以说,16世纪之后至1840年,中华民族在己所不觉地往着“衰落”的下行线越滑越深,到1840年的陷落,这一下行线达至谷底。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陷落谷底的时候,要想国家不亡,民族不灭,未来能走的,只有上行的探索道路,只是这条路走得缓慢而艰难。

  有一本书,让人们可以从中探寻这一过程。

  2007年11月,一部由中国电视人用影像梳理中华民族近代历史的六集历史政论片《复兴之路》在中央电视台二套黄金时段首播,2008年3月,央视一套重播,由此引发了人们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考与探索。一个关注大国崛起、期盼民族复兴、探求强国富民之路的时代课题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

  当年与纪录片同名同步推出的系列图书出版后,社会影响广泛。2010年11月被中宣部理论局、中组部干部教育局列入“向党员干部推荐的第三批学习书目”。

  为适应时代发展,中央电视台、人民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再次发力,对2007年的版本重新诠释,图书笔触忠实而情感丰沛地记录了中华民族170多年来走的这一条“再兴盛起来”的道路,读完它,或许你可以了解为什么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时提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这就是《复兴之路》这本书所讲述的内容。

  书中有中国从“天朝上国”沦为“劣等民族”的迷茫与愤慨,有从“东亚病夫”到“少年中国”的登攀与跨越,有从“站起来了”到“猛虎在加速”的飞跃与巨变,书中也有一座座里程碑1911,1949,

  1978,1992,2002,直到我们如此清晰触到“中国梦”的2012。

  图书探究中华民族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阐释中国如何在国家危亡之际开始民族觉醒,如何在救亡图存的探索之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如何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实现改革开放的历史突破,如何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科学发展观,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时也准确阐释了党的十八大的主题和未来中国夺取社会主义建设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书写中华民族170多年的复兴之路,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一次思想的游历,仿佛带着读者在历史中细细走一遍,脚底踩着带有前人温热气息的青石砖。作为宏大叙事的历史书写,《复兴之路》从170多年历史的整体出发,系统参照各阶段、各阶层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探索与实践;从中国社会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出发,回望170多年中国的历史变迁;在全球视野内观察中国发展道路的创新对世界的意义,同时观照世界格局的变化和国际环境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复兴之路》是历史的记录者,它的读者,伟大的中国人民是当今的造梦者!


标签:#复兴路 #之路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