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理科学(师范)专业
(一)培养目标
面向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创新发展需求,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遵循“立德树人、自主发展、追求卓越”教育理念,培养掌握现代地理科学和教育科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扎实的地理学实践与实验技能,了解地理学及其相关教育理论的前沿进展,能够运用现代教育信息等新技术与方法开展教学,热爱教学事业的创新型中学地理教师(详见附件)。
(二)毕业要求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学习、审思、创新、自主、合作、担当六大素养,形成专业毕业要求如下,使学生能够:
1.学习地理学专业基础知识和教育基本理论,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2.掌握地理学及其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独立进行地理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经验。
3.学会一些具有地理特色的基本工具(如地理信息软件、遥感分析软件)和测量测绘等基本技能。
4.掌握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区域地理学的野外实习实践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具有独立开展研学实践的基本能力。
5.能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具备从课程标准、课程教学、学科发展、学生学习等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能够结合地理学和教育学最新理论与技术手段,创新性地开展相应的教学改革。
7.能够有效管理时间,养成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8.具备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技能,能够在多学科背景的团队中开展工作。
9.具有较全面的自然与人文科学素养,和敬业爱岗精神,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10.贯彻党的教育政策方针,具有坚定教师职业信仰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
11.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12.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三)学制、毕业学分、毕业小时与授予学位类型
1.学制:学制4年,学习期限3-8年。
2.毕业学分与小时:正式课程168学分+师范教育课程实践研习40小时。
3.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四)专业核心课程
地球概论、地图学、GIS概论、地质学基础、地貌学基础、气象学与气候学、水文学与水资源、人文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理教学论。
二、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一)培养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培养富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具备扎实的地理学和测绘学基础知识,掌握地理信息科学和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熟练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实验方法,具有探索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能够在学校、科研机构及相关部门和企业从事地理信息的研究、教学、管理和应用工作,立足广东并面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复合型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的专业人才(详见附件)。
(二)毕业要求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学习、审思、创新、自主、合作、担当六大素养,形成专业毕业要求如下,使学生能够:
1.奠定扎实的地理学基本知识和素养,了解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
2.掌握测绘学和地理信息科学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发展历史和趋势;
3.掌握测量学、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等理论和技术,能熟练使用基本仪器和软件;
4.熟悉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和地学信息提取技术,能开展相关的应用实践;
5.熟悉空间分析的理论和知识,能熟练运用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6.具备地理信息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程序设计等知识和技能,具有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的能力;
7.参与地理野外实践以及专业实习活动,了解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和应用的实际工作环境;
8.学会基本的专业文献检索和阅读方法,具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展示和学术交流的能力;
9.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有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10.富有团队协作思想和技巧,养成良好的敬业精神;
11.掌握一门外语,并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能达到相应的国家标准;
12.贯彻党的各项政策和方针,富有高尚的职业理想和人生追求。
(三)学制、毕业学分、毕业小时与授予学位类型
1.学制:学制4年,学习期限3-8年。
2.毕业学分与小时:正式课程160学分+非正式课程40小时。
3.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四)专业核心课程
测量学、地图学、GIS概论、遥感概论、地理信息数据库、遥感数字图像处理、遥感地学分析、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应用、GIS空间分析、GIS应用开发。
三、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相应的遥感分析与地理信息处理等技术手段,接受良好的地理实验分析与野外调查训练,了解当前中国和全球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针对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国家需求具备一定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在相关科研教学单位、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从事自然地理、资源环境基础研究和资源管理、环境保护或应用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并为相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生教育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详见附件)。
(二)毕业要求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学习、审思、创新、自主、合作、担当六大素养,制定本专业毕业要求如下:
1.具备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心,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
2.了解地理学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3.掌握地质学、地貌学、气象与气候、水文与水资源、土壤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4.熟悉全球变化、人类活动与地表过程、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规划等学科前沿进展和基本研究思路。
5.掌握地图制图技术、地理信息技术、遥感分析技术等的基本原理,能够使用和操作相应的测量设备和软件。
6.参与地理野外实习实践活动,获得野外调查和采样的工作经验。
7.参与室内样品处理、理化分析实验及室外环境的检测工作,了解常用仪器设备的操作使用。
8.了解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有用信息的基本方法。
9.掌握实验和调查数据的分析处理方法、学会科学图表的制作,能够撰写实验报告和学术论文。
10.学会进行学术成果的制作展示与交流表达,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
11.能够有效管理时间,养成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12.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达到规定的等级。
(三)学制、毕业学分、毕业小时与授予学位类型
1.学制:学制4年,学习期限3-8年。
2.毕业学分与小时:正式课程160学分+非正式课程40小时。
3.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四)专业核心课程
地球概论、地质学基础、地貌学基础、气象学与气候学、水文学与水资源、植物与动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生态学基础、资源科学概论、环境科学概论。
四、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
(一)培养目标
以人文地理和城乡规划理论为基础,以国土空间规划为指向,立足人文地理的研究方法和城乡规划的技术路径,培养具备地理科学思维、掌握地理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自然地理背景,同时具有较完备的规划理论与初步的规划实践能力,可以在城乡规划管理部门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国土规划、区域规划与治理、城乡管理与发展研究和城乡规划编制工作,具备团队协作、敬业爱岗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中、高级复合型人才;并为相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生教育培养输送高层次优秀人才(详见附件)。
(二)毕业要求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学习、审思、创新、自主、合作、担当六大素养,形成以下专业素养,使学生能够:
1. 奠定可靠的自然地理学基础知识,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2. 掌握人文地理学及城乡规划学的基本分析、研究方法,具备独立进行国土规划、区域规划与治理、城乡发展研究和规划编制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经验。
3. 掌握基本的测量技术、规划制图技术、地理信息技术、遥感分析技术等,能操作使用基本的工具、设备和软件。
4. 参与地理野外实习实践活动,获得野外地理环境和城乡社会人文调查的实际工作体验,具有独立开展国土、区域、城乡规划与治理实践的基本能力。
5. 学习相关专业数据的分析处理方法、学会科学图表的制作、方案及文本的编制。
6. 能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能够结合人文地理学和城乡规划学科最新理论与技术手段,创新性地开展相应的国土、区域与城乡规划实践工作。
7. 了解规划工作的基本法律法规,学会规划或研究成果的制作展示、表达交流。
8. 能够有效管理时间,养成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9. 具备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技能,能够在多学科背景的团队中开展工作。
10. 具有较全面的自然与人文科学素养,和敬业爱岗精神,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11.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12.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三)学制、毕业学分、毕业小时与授予学位类型
1.学制:学制4年,学习期限3-8年。
2.毕业学分与小时:正式课程160学分+非正式课程40小时。
3.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四)专业核心课程
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原理、建筑设计、修建性规划、控制性规划与城市设计、区域规划与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与空间规划、资源与规划管理法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