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奉献给蓝天
雨季奉献给草场
江河奉献给海洋
而支教青年将他们的青春
奉献给了每一位山村的儿童
传授知识
陪伴成长
支教,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教育扶贫接力赛
支教,是一群又一群青年的奉献之路
这一路
他们经历了什么
又收获了什么
乐于去接受“我的努力暂时看不见效果”
许燕彬,bwin必赢2019届地理科学(师范)专业毕业生
支教地: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雷岭镇济美小学
参与项目:广东大学生希望乡村教师计划(山区计划)、美丽中国支教项目
支教内容:二年级数学、科学;六年级数学、综合等科目的教学
(许燕彬在与学生们交谈)
(淳朴天真的学生们)
大学时许燕彬参加“美丽中国”宣讲会,感动得热泪盈眶。来自农村的她,很清楚自己的习惯和眼界曾经多么局限,所以她期盼把在华师的所见所闻带回偏远的山区,带着孩子们一起认识她小时候无法想象与触摸到的世界,于是有了后来的实践行动。
山区学校很缺老师,学生学习方面基础较差,去山区支教的老师需要承担较重的主科教学。“除了成绩稍不理想,孩子们有许多值得称赞的品质,特别纯粹、特别真诚。对于部分条件受限的孩子,我们更希望他们能永远善良,做个热爱生活的好人。”所以除了主科教学,许燕彬和她的队友们也在尽己所能地影响着孩子们的生活,例如许燕彬在跟进养成教育和课外阅读,还有队友们开设的阳光体育、性教育、“是光诗歌”(公益项目,为全国偏远地区的孩子们开设属于他们的诗歌课)和大南山美术课程等等。
许燕彬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支教第一学期,当我的满腔热血归于现实,就时常会有深深的无力感。贫困的山区、落后的教育、糟糕的原生家庭和不负责的部分教师,让我怀疑我的到来究竟能改变什么。”但是乐观的她没有退缩,“慢慢地,我在孩子们越发亲近的关系、越发阳光的笑脸中变得耐心和坚定,明白教育本身就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何况是在闭守偏僻的山区,所以我得乐于去接受我的努力暂时看不见效果,温和地看待周围环境的不如意。”
许燕彬融入支教地后,发现这群淳朴天真的孩子、这个特殊的环境,为她的人生上了一堂意味深远的课。“两年的时间,确实有所失去,但真的没有外人认为得那么苦那么累,更多的是成长与感恩。我想支教经历赋予我的是更踏实地做人,更用心地教书,更爱我的家人,更珍惜同行的伙伴。”“有些孩子日常的吃和穿都成问题,更别说教育方面的重视和投入,特别希望有更多的力量来帮助这群让人心疼的孩子。”支教为山区孩子搭起了通向外界的希望之桥,许燕彬希望能有更多人参与支教,“欢迎大家来认识孩子们,一起写信、一起读书、一起分享独特的生活!真诚地邀请师弟师妹们带领孩子们一起认识外面多姿多彩的世界!”
21个周末,21次家访,49名学生
陈远鑫,bwin必赢2019届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毕业生
支教地:云南大理南涧县公郎镇南涧第二中学
参与项目:美丽中国支教项目
支教内容:初中数学老师兼班主任
(陈远鑫与学生的合照)
“无量山麓,澜沧江畔”——陈远鑫如此形容他支教的地方。南涧第二中学坐落于以优美风景著名的云南大理,但当地学生的学习环境却不太如意。陈远鑫说:“社区环境较落后,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师资缺乏,学生们的成长背景复杂,其中原生家庭问题较多,这些都在影响着他们正常的成长。”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如何得到更好的义务教育和人生指引是国家和政府的一大挑战。而这一切也正是陈远鑫选择支教的原因。
陈远鑫称自己为“教书先生”,他直言这是他最喜欢的称谓。这个称谓源于他很喜欢的一句话:“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他认为对于教师而言,教书是本分职责,但比之更为重要的是懂得如何育人,塑造每一个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此,他做了一件很酷的事:每一个周六都骑着山地车去家访——他想走遍每位学生的家。
他的第一次家访在期中考试之后的一个周六,目标是班上期中考试第一名的小姑娘家。出发前并未做太多的准备:既没有和学生做详细的沟通,也没有对目标村落的环境做调查,以为靠着手机就可以找到学生家。“现在想来,这样的想法有点天真。出发不久,离开小镇进入山区,意外发生了,手机没了信号,我与学生失去了联系。所幸最终靠着问路以及手机断断续续的微弱信号,我还是来到学生家里,不过这已经是好几个小时之后的事情了,其间种种艰辛与尴尬,一言难尽。”
庚子年初「史上最长寒假」后,三月中旬陈远鑫回到项目地,一边隔离一边给孩子们上网课。他了解到许多孩子与在外务工的父母已经分隔数月,有的孩子甚至独自一人在乡下老家生活了一个多月。这让他担忧,决定从那位独自在山里老家生活一个多月的数学课代表开始,开启新学期的家访之旅。有了第一次仓促家访的“前车之鉴”,这一次他做了充分准备:路途遥远,徒步难以抵达,准备了一辆山地车;山路艰险,骑行需要体力,在隔离期间开始健身,调整身体状态;山中信号微弱,手机导航不可靠,提前准备了高清卫星地图,换了一张在山区信号较好的中国移动手机卡。终于在四月初的一个周六,他备足水和干粮,开始了家访。这一访,就是一个学期。“四月至八月的四个月里,我每一个周六都在家访,同校的前辈们也偶尔与我同行。几个月来我们经历过四个小时的山路徒步,几十公里的漫长骑行,一个小时还看不到尽头的「魔鬼坡」,也与孩子们一起穿越河谷摸鱼,爬树摘杨梅,上山找菌子……无数快乐的回忆,终生难忘。”
(标注了家庭住址的卫星地图)
陈远鑫也坚持在和本地老师进行家访的交流。大家都一致认为,通过家访,老师与孩子、家长更容易建立起信任的桥梁,让老师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更容易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各种问题的根源,针对性地采取的一些措施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成长。他说:“家访就像学校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家校合作的基础,对于孩子的成长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教育本身就是家庭、学校与社区的共同责任,家访在其中起到联系各个教育主体的作用,应该成为每一位有责任,有条件的教师的必然选择。”、“我想,我不会停止我家访的步伐,它不再是简单的情怀,不仅是走出校园的挑战,更应该是沉甸甸的责任。在我看来,家庭经济条件并不是造成孩子成长困扰的主要因素,糟糕的家庭关系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万恶之源。我并非是一位能力超群的教育者,无法解决原生家庭带给孩子们千奇百怪的问题,我只希望在陪孩子们度过的有限时光里,带给他们尽可能多的快乐,赋予他们尽可能多的能力,让他们无论出身何种家庭,在面对未来时都有勇气选择并热爱自己的生活。”
“新手”老师的蜕变
黄芷晴,bwin必赢2019届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毕业生
支教地: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红场镇红场希望小学
参与项目:广东大学生希望乡村教师计划(山区计划)、美丽中国支教项目
支教内容:三年级班主任、数学、美术、科学及信息技术等科目的教学
(黄芷晴所在的支教学校)
(黄芷晴与学生们的合照)
黄芷晴读初中时,中山大学暑期支教老师给那时的她带来了特别的课程,让她一直想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当黄芷晴了解到美丽中国支教项目时,她立马报名了。除了进行正常的教学工作外,她开展了阳光阅读项目,带领学生管理员完成图书室的日常开馆、图书借阅、图书整理等工作,还带着学生们举办了“走进图书室,书香伴我行”手抄报活动、图书漂流活动。
黄芷晴支教的学校已经有了非常好的现代化教学硬件设施,课室里都配备了投影和展台,课室还设有专门的图书角。“硬件资源比我们当时好很多,这里也可以看到时代在进步,我们国家在越来越强大!”但师资不足,孩子们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黄芷晴在教学方面也时常遇到难题。班里有一位男生学习无法跟上进度,“一开始觉得很无力、很挫败,不知道怎么引导帮助他。”黄芷晴及时调整心态,反思教学方法,实施分层教学,这名男生在她的帮助下有了明显的进步,变得更加自信
这段支教经历让黄芷晴更坚定地想从事教育行业:“这两年的支教时间里,我看到孩子们在慢慢成长,真切感受到教育的魅力和重要性;同时也在一次次的新手老师困恼中,明白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任重而道远!”
每一位选择去山村支教的青年,不仅怀着满腔热血,而且脚踏实地,辛勤奉献和耕作,他们播下了一地的种子,每日浇水施肥。相信总有一天,这一颗一颗虽渺小的种子会悄然开花结果,长成苍天大树。
美丽中国支教项目